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七十二期

Posted by 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Huanry編輯 on 2023-07-05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七十二期 (2023.7.5)

Civic-Tech-72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
公民科技共學群

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 智享未來:探索集智力量,簡化世界 🌍】|活動筆記

本文由2023/6/30「115B實驗室」發起的【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 智享未來:探索集智力量,簡化世界 🌍活動中,摘錄整理。

通過本次討論,我們深入探討了住宅、社區聚落、能源、公益和政治等多個議題,以及擴增集體智能與精簡化準則的相互關係。我們了解到擴增集體智能的力量可以超越個體智能,透過協作和集思廣益的方式,達到更大的成就。

精簡化準則對於擴增集體智能的發揮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使每個個體有效參與協作,實現更高效的集體決策和行動。然而,適度的精簡化是關鍵,過度精簡化可能導致個體智能的多樣性受限,影響集體的創造力和創新性。

在推動擴增集體智能和精簡化準則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其他準則的平衡,不能互相犧牲。這需要共識、協作和持續的努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透過擴增集體智能和精簡化準則的應用,我們能夠共同創造一個更環保、更公平和更可持續的未來。讓我們在政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努力下,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真正的改變,為我們的世界帶來積極的影響。

👉   Regeneration: Moving Beyond Sustainability

裡面提到了永續只是個起點,避免傷害並且為未來保存資源。

而再生,則強調了讓生命的蓬勃發展,使得任何的決議及行動都以此為考量。

其中最重要的在於需要由萃取資源思維,轉向幫助繁榮。

👉   Generative AI vs. Traditional AI: What’s the Difference?

文章將AI分為傳統AI及生成式AI,傳統AI主要幫助效能的提升,生成式AI則還具有創造的能力。

👉   Unlocking the Power of Regenerative AI: Revolutionizing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這篇文章中的Regenerative AI,是總合了AI以及自然再生的概念,同時包含了效率、創新、永續的能力。

Regenerative AI 專注的已不再是工具本身可以做的事,而是其可以與人及環境互動共學,以至共同協作。

👉   Why we need an inflation tax

文章提到有兩種方式去控制通膨問題,一種是央行透過調節利息,另一種是直接對消費增加附加稅。

在搜索上面,通膨稅將重點放在第一個,卻很少提第二個。

文章先討論為何政府及央行較多使用第一個方式(貨幣政策),而非第二種。(財政政策)

一個原因是,乍看都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然而第一種方式完全可以透過央行中心化的方式去決定,第二種方式則需要透過國會議員的共識決定才能實踐。

透過升高利率來抑制通膨,實際上是個複雜的過程。

大致上是

  1. 央行付利息給存款於央行的機構利息
  2. 跟央行借款的單位需要付利息給央行

以第2點來說,會降低借貸、消費、投資,但增加存款,整個對於廣義貨幣M2累積的效果是降低。

然而以第1點來說,央行並非一般營行這樣的營利機構,只能透過負債來發利息。這個過程相當於是透過通膨來增加抑制通膨。好在的是,這個負債過程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比M2的減少,少太多了。

問題會出現在與央行有親密關係的聯邦政府上。整府在這個過程依然需要大量舉債以支付開銷,這樣也會造成另一種通膨,並與前面私有單位造成的M2幾乎要相抵銷。

也就是透過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膨,在短期有效,然而長期卻會增加整府的負債。

至於對於富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依然可以透過各種手段將財富集中在手上,然而政府卻也壓力越來越大。

結論上,透過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可能對通膨會造成同樣的效果。富人也依然有辦法將財富集中。

然而透過貨幣政策,央行有過大的執行權力,不需要國會共識通過,最後也造成了聯邦政府的壓力。

作者期待,至少未來在Google搜索上,可以讓大家看得到,不是只有貨幣政策一種解決通膨的方式。

👉   There Are Three Ways to Get Rid of Inflation. One Is “Impossible” and One Will Destroy the Country.

文章提到了常見的兩種抑制通膨手段,但皆有其困難或反作用,因而另外提出新的解方,反通膨貨幣。

首先,通膨造成的問題非常的明顯,會刺激菁英份子借貸,並透過通膨使其借貸的錢價值變少。然後以將錢作為薪水付給創意及勞力提供者為一

件沒有效率的事為由,拒絕付期對應應增加的薪水。

透過上述,財富由創意及勞力提供者流向菁英。

但常見的兩種控制通膨方式皆有其問題。

  1. 透過升息,會抑制通膨但也抑制消費,進而影響了大量勞工階級薪資。
  2. 透過向富人增稅的財政方案,在政治資源都在富人手上的時代,要他們直接把手上的錢拿出,幾乎是不可能。

這邊作者提出了反通膨的貨幣,也就是發行貨幣但與公共價值綁定。

與傳統的通貨膨脹貨幣比較。

  • 通貨膨脹貨幣
    • 央行將透過可生息的資產債賣給銀行來印錢。
    • 政府將錢花在石油補助、戰爭、對私有企業、政治項目的支持上。
    • 上面造成持續通膨、持續發債。
  • 反通膨貨幣
    • 央行提供給政府無息的錢
    • 政府將錢作為支持公共財上,多少錢便創造多少公有財。
    • 透過這樣將錢由現有多錢的人身上,拿回到公共。

簡單來說,上面差別的核心在於,通貨膨脹貨幣的印貨幣過程,公共價值沒有提高,於是變相的提升私有價值,錢集中在掌握思有價值的人手上。

反通膨貨幣,則是印出的錢幣去支持產生新的公有價值,透過這樣反向的對私有財產收稅。

然而,與前面兩種應對通膨方式的第二種一樣,菁英們還是不喜歡去分配資源在社會工有福利上,依然需要革命、世界大戰、經濟蕭條等過程,重新去動搖他們。

社會經濟

(暫無分享)

協作溝通

(暫無分享)

設計

GPT isn’t going to replace designers. But it’s coming for the users.

文章提了GPT不會取代設計師,但卻造成取代了設計師對用戶的同理心。

過去的使用者研究,會透過收集各種使用者觀點或視角,而去定義那些使用者的心智模式,再透過去解析心智模式以判斷解決方案的有效程度,這樣的方式在設計流程中成功運行很多年,但chatGPT沒有這樣的心智模型,研究的人員也無法去判定這樣的語言模型是否可以充分反映使用者的思維脈絡。

在沒有GPT時,商業的設計師有時會遇到主觀詮釋用戶意見,表示具有同理心,但並非真正以用戶為中心,而是為的達成自我目的。

當有GPT工具如ChatGPT後,又更為明顯,透過把大語言數據庫當成調研對象,由此為藉口不向真實用戶得反饋。

然而GPT並沒有自己的心智模型,只會依照指令輸入者去生成內容,加劇了漂同理的現象。

作者認為chatGPT可以為設計師提供很多起草設計或輔助思考的工具,但還是不能完全取代使用者,跟chatGPT對話不能取代與使用者的對話,因為對使用者的真實理解才是設計的本源。

技術


活動分享

7月12日

7月13日

7月15日

7月16日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


其他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