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七十期

Posted by 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Huanry編輯 on 2023-06-19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七十期 (2023.6.20)

Civic-Tech-70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
公民科技共學群

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推薦活動

【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 智享未來:探索集智力量,簡化世界 🌍

🔶 活動時間:2023/6/30 2PM-4PM

探索智能未來,精簡化世界!《智享未來》活動呼召您!以ACIS為主軸,我們將線上相聚,探討如何透過簡化獲得集智力量。活動內容包含主題討論、案例分享,自由提案議題,不限範疇。6月30日,下午2點至4點,快來獲得前所未有的啟發!立即報名,一同開創智能的未來!

👉 提案報名

👉 討論報名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What Clay Christensen Missed

文章從自己在影視行業的經歷,去分享為何破壞式創新很難被阻擋。

以Netflix為例,在一開始甚至也沒認為串流模式會對既有行業產生如此巨大破壞,甚至認為DVD會持續發展得更好。

在開始,Netflix付了許多影片授權費,在許多已經可以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內容,看起來盈利模式鬢不划算。

然而串流模式,改變了內容到用戶的模式,不像傳統電視,用戶只能看得安排好得內容。

有線電視、以及不同傳統電視生態,也嘗試創新,然而僅針對舊有電視用戶模式創新,甚至祭出免費,但依然改不了新型用戶可以自我選擇內容的特性。

文章作者提到克里斯汀生的「The Innovator’s Dilemma」裡有提到,一家公司有既有的用戶群,看起來做對了,但因為過於被既有的用戶群限制,僅為這群人優化,很難將去將注意力轉到破壞式創新。

而這篇作者則認為,會這樣的一個很重要原因,不在於沒有注意到破壞式創新的存在,而是公司長大了造成不同利害關係人在其中的方向不一致,有不同的利益考量,像是員工高薪、供應商利益… 限制了轉型。

作者看到了Netflix因為內容的傳遞方式造成了破壞事創新,而現在,又能看到文章的生產形式,如在Youtube上不同的創作者,可能會對內容產業再帶來破壞。

👉   ChatGPT Goes to Court

在律師使用ChatGPT,寫出了很多不存在的案例。該案例的律師歸咎於ChatGPT,並稱已經有向其確認過,機器應該不會騙人。

然而這背後的問題出在誤以為ChatGPT是搜索引擎,甚至是微軟Bing的加入更加強了這種誤會。實際上,ChatGPT只是大語言資料庫,隨機的把下指令者所需要的文字組織起來。

作者提出這場烏龍事件該負責的是律師,在使用各種工具獲取資料時,沒有多方驗證資料的可用性。

作者一部分同情該案例律師,未來會長期因為他的實驗被當成法學院的經典反面案例。另外也同情ChatGPT,持續長期被誤解。

在各領域中,應該都要有義務了解這些工具可適用範圍,而不是一昧地將工作交付於這些工具。

👉   Stop Using ChatGPT Like A Noob: Use Advanced Tactics to Outperform 99% of Users

文章提到五個概念更好的使用ChatGPT。

  1. 不要下太廣泛、簡易的指令,這樣ChatGPT無法給出太深度的結果。
  2. 了解指令工程對AI產出的影響。
  3. 不用去搜尋別人嘗試過的指令,可以自己學著與其溝通。在下完整指令前,可透過詢問式指令,問該如何下指令才能得到想要的產出。
  4. 可以學習如何邀請ChatGPT以某種專業來生成內容。
  5. 可以讓ChatGPT去分析自己的文字,在讓生成的內容符合自己所需。

大致上的概念是去學習與ChatGPT溝通,了解其可以更好的做什麼,而不是單純下指令。

從這種角度來說,雖然生成式AI不具有意識,但使用這樣的工具已經需要溝通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   We Know Exactly What Consciousness Is — 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Otherwise

作者在Linkedin上,也因為此一話題有許多跟不同面向的互動。

可以看出來作者是接近唯心論的,從去思考質量為何的過程作為想像實驗,發現會產生許多循環論證。

作者認為,只有意識到這些定義都在與意識交互時,才會結束循環論證。
而不需要跳脫意識去定義意識。

文章提到量子力學家Planck的話,可能更接近作者想要的表達。

「“I regard consciousness as fundamental. I regard matter as derivative from consciousness. We cannot get behind consciousness. Everything that we talk about, everything that we regard as existing, postulates consciousness.” — Max Planck, 1931」

👉   Will ChatGPT-like interfaces ever replac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文章討論ChatGPT類似的聊天功能,是否可能取代圖形使用者介面(GUI)作為人機交互的介面。

文章先討論NLP的好處,以人機介面來說,應該是物要適應人,而不是人去適應物。

物做為人的擴展,NLP學習了人的最自然溝通方式,因而可以很好的幫人擴展。

然而NLP依然有許多限制,包含會脈絡、動機、與真實物理世界等等的理解。

最後比較了GUI 及聊天機器人,以可供性來說,有兩點是需要平衡的,一個是人覺得一個客體可以做的,還有這個客體真正可以做的。
GUI的設計可以讓人直覺想像其使用的客體的功用,然而GhatGPT在沒用時,很難想像期帶出的結果,因而聊天界面很難取代GUI。

作者認為兩種用戶介面的典範將會同時存在,去塑造未來。

👉   The greatest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in history is underway… is your business part of it?

文章提到了這些的發電模式轉移,對於用戶來說的改變,在未來,並不一定是因為只考慮環境,也在實際上變得需求。

例如

  • 由於再生能源建立的設備已逐漸多於石化,未來石化反而成本更高。
  • 小型合作社可以利用太陽能去建立被颱風摧毀的電網(回憶起之前提到的 能源自主 與 經濟自主 的關係)
  • 電動車比燃油車技術更好

這裡,去比對由人工智能轉向人心智能,會想到的是,大部分人會受限在現在的經濟典範,而忘了改變成新型態所帶來的好處,不僅是為了他人,個體也能有所獲益。

如同再生能源的轉型,在一開始會經歷既有能源模式還存在時的轉換門檻,然而後來反而是自然而然。

👉   Nuclear Energy Is About To Get A Whole Lot Safer Thanks To This Burgeoning Technology

這篇文章作者提到核能比其他各種能源相比的致死率、環境污染等議題,可以作為潔淨能源。

然而由於令人困擾的核廢料處理,使得政府及公眾上,產生許多擔憂,例如埋在地底下是否會影響水質,是否污染會有天會浮出地表上。

然而,像是石化燃料採集過程中的深挖技術已經成熟了,一直被用在這樣對環境有害的能源。實際上同樣的技術也可以用在解決核廢料議題,使公眾能減少擔憂。

然而這樣的深挖技術上需要很多不同情境的測試,一個非營利組織Deep Borehole Demonstration Center則在各地與政府等機構進行合作,並將各種場景嘗試納入。

如果發展,可能對核能領域帶來突破性的發展。

社會經濟

👉   Universal Basic Income Won’t Work and Here’s Why

文章從各種UBI的可能性探討,印錢、從富人稅收、共有事業獲利等等。

提出要由被大企業掌控的腐敗政府去實踐UBI很難,但由作者朋友的例子,建立一個永續社區,以及公有資產、合作社運動等等,可以開始去實踐。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只要租金、固定利息、獲利導向的企業,三大尋租概念的存在,任何UBI的方式都會被這些尋租的概念給破壞。

協作溝通

(暫無分享)

設計

(暫無分享)

技術


活動分享

6月26日

6月27日

6月28日

6月29日

7月1日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


其他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