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三十二期 (2022.9.14)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The SDGs will need action, bonding, and ritual: lessons from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SDGs 的實踐過程,斯乎距離聯合國設定的2030年的目標有所偏離,文章從集智的思考方式,來思考如何走回正軌,文章提到三個要素。
- 多樣化的行動
- 大多的生命系統傾向於先動作,從做中學。對於像聯合國這樣大型的組織往往無法有適應性,因而需要有需多由下至上多樣的行動去作為催化。
- 黏合
- 行動是催化劑,但需要黏合才可以具有可持續性。集智的過程需要牢固及微弱聯繫的平衡。
- 儀式
- 文章以奧林匹克及宗教儀式,提起如何將集智的範圍擴大到如全球如此大的體系。當有一些共同的儀式中,可以大範圍擴大相同語言。
可以發現,文章提到的三個要素,有層次性。如果反過來實踐,譬如先有儀式的話,則可能變成統一而非團結。
👉 Evolution of the Creator Economy
Evolution of the Creator Economy」一文中提到的創客經濟的三階段。
- 先行者階段:誰先行,只要有投入便會有優勢。
- 工程時代:上階段的優勢已不再適用,增加效率成為優勢。
- 創客時代:前兩種優勢也已失去,只有民主化,上述為了每個創客多樣的需求,才能前進。
可以看到這不同的階段,最後演化會回歸到多樣性的需求。
不過可能也會想到的是,文章的創客時代是以幫助多樣化的創客的思想實現,來作為優勢。
然而,從人心智能的角度,應該會要回到需求者多樣化的需求。否則,也可能出現了創造了許多新概念,但沒有足夠需求的窘境。
亦即從創作者的心智,回到需求者(客戶群)的集體智慧。
之前讀的下面這篇中的「General Intellect」便比較接近這邊的「創作者的心智」。
社會經濟
👉 In Just Three Months, Corporations Bought 80,000 Family Homes and Turned Them Into Rentals
本文討論了企業是如何形成壟斷的地主,行成高利貸壓榨租屋者。
曾經有許多政策,提出了不夠完整的解決方案,例如將土地稅變三倍、要求地主登錄…等。
然而對尋租者依然可以用各種方式平衡掉損失。
作者提出改善有兩大重點
- 銷毀尋租概念的需求
- 建立自住者的供應
銷毀尋租的概念,作者的想法是設定讓尋租得來的獲利100%作為稅金,以及更高的土地稅。
當尋租者無法透過租金獲利,也較少誘因透過房價飛漲獲利時,便會放棄尋租。
建立自住者的供應,目前房源被企業地主們控制,如果供應與自主者需求有所對應,則會回歸到居住的需求面。
合作溝通
(暫無分享)
設計
(暫無分享)
技術
活動分享
9月19日
9月20日
9月21日
9月22日
9月24日
–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