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四十二期

Posted by 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Huanry編輯 on 2022-11-23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四十二期 (2022.11.23)

Civic-Tech-42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
公民科技共學群

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The Un-Wisdom Of Crowds: Prediction Markets Failed Their Midterm Exams

開頭提到了一本書「The Wisdom of Crowds」,書對另外一本著名書籍「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背道而馳

前書提到了群眾預測牛隻的重量,提到雖然每個個體的預測會錯,但統計的平均值卻得出驚人的相似性。統計學家並由此想到政治選舉制度,認為每個人雖然有偏見,但平均會對。

由此開始,許多平台嘗試去驗證「WOC」,在一開始,甚至有得到一些看起來神奇的驗證,然而卻越來越不可靠。

而在美國期中大選,也是明顯的失效。

作者提到「WOC」有兩個大問題。

一個是其機制是不清楚的,像是一般會認為群體多樣性有幫助,但很難去檢驗多樣性。參加者的動機是為了賭博,也令人質疑。

另外是,很可能「WOC」是錯的,以市場來講,投資者常常會認為群眾情緒是參考指標。然而實際上,常常群眾情緒反而成為反指標。

作者認為「WOC」很可能是幻象,甚至評判群體越多時,產生更多風險。在預測市場上,常常是交易量越大,錯誤越大。
(這樣的結論跟「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一書,則比較相向,裡面提到了許多群眾效應的事件,如鬱金香泡沫、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宗教狂熱、煉金術狂熱…)

文章可看到,在「預測市場」上,「WOC」無法體現,亦即群眾累積的智慧不一定會大於群體中的個體。

但也可以去思考的是,如果不是以「市場」去體現,以及去除「一定」。是不是透過好的用作方式,「有機會」體現出集體智能?
也就是「集體、群眾」與「是否有智能」應該是獨立的概念。不該說「集體、群眾」就一定是有智能,也不能說一定是帶來負面。

👉  【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選擇權利自主X永續發展】|活動筆記

筆記由「115B實驗室」於2022/11/18的活動中摘錄,討論到人口及其他類數據公開對於永續發展政策的重要性、金錢如何影響民主、民主參與的困境與未來期待。

本次討論的大主題,雖然為選擇權利自主,屬於社會類議題,但可以看到多少與經濟、環境密不可分。

  • 個人的基本生存所需、人口數,所帶來的數據代表著自主選擇上,身心的需求。如果商業推廣太多,將造成強迫消費,或是資源開挖的浪費。
  • 選舉與金錢掛勾,會因經濟資源的分配,影響到自主選舉的結果。
  • 參與式的活動,為的是「自己生活的地球、社會,自己來救」
討論影片

合作溝通

(暫無分享)

設計

技術


活動分享

11月28日

11月29日

11月30日

12月01日

12月02日

12月03日

12月04日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


其他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