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七十六期

Posted by 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Huanry編輯 on 2023-08-02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七十六期 (2023.8.2)

Civic-Tech-76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
公民科技共學群

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討論筆記【2023年7月28日|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再生所得:實現未來世代社會進展的關鍵】💡

本次的討論在 均優學習論壇 中進行,在第一個部分,由115B實驗室的成員介紹了再生所得的基本概念。在第二個部分,則是由現場參與者討論對再生所得的想像。

🌱 我們深入探討了再生所得的核心概念,由115B實驗室的成員介紹了相關內容。再生所得策進會(RIDA)的簡介,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了這個新奇概念的運作。永續贊助計畫和基於心智需求的股權調配系統也成為實踐可能方式。

🚀 在現場參與者的討論中,以色列的Educoin案例引發普遍興趣。這個創新概念以學習資源串連為基礎,讓學習者能透過互相交換內容和獲得學習需求來獲得Educoin,進一步開放和民主化教育和學習資源。

🏘️ 社群也關心社宅、自學、共學等議題的發展。大家熱切討論如何將社宅轉變成持續的經濟活動,以及如何透過共學和社區貨幣來連結人群,推動社會和經濟的改變。自學和共學的彈性和經濟自主性也受到一致共鳴。

🌍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話題也在討論中浮出檯面,我們共識ESG在企業吸引力方面的作用,但更強調滿足用戶真正需求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符合指標。

🤝 我們都意識到推進再生所得的挑戰,包括效率導向社會和消費主義導向的生活方式。然而,大家一致強調對話的重要性,透過共同理解和共學的方式,共同推動再生所得的目標。

👉   Solar’s big opportunity that nobody is talking about

文章強調了太陽能作為再生能源提供來源的瑕疵,包含佔地過大,由於其間歇性需要更多電池。其成本經過分析,是越建產生的成本會更多。並且會浪費更多可以生產的效能。

相比,核能比太陽能更能解決問題,只是受限政治以及大眾過於的擔心。

中間及最後提到,這也並非說太陽能無用,而是不將其拿來做電網使用,改為去使用作為碳捕捉、合成油等功用,就相當於是一種人工的光合作用。

文章提出一個發展光電的另類觀點。太陽能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土地面積,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此一條件的欠缺是顯而易見。作者建議用光電來生產合成燃料,而將核電用於電網。

👉   Capitalism With a Human Face

文章提到了捷克曾今嘗試推行更民主的社會主義,更多能發言的空間,卻被極權的史達林主義諄從者給停止。這些極權人士,對於這一類的實驗不感興趣,而是對已經掌握的權力更感興趣。

文章雖沒有將這樣的極權等價於21世紀的資本主義,但也比對認為資本主義也失去了原來該讓每個人有自由交易的權利。
從資本主義推動的AI科技,也造成這些現象加劇。人已經不是因為需求去買東西,而是被分析控制,而過度消費,為的是符合資本主義得來的股東權益至上。

在過去曾被認為是集體智能體現的股市,現在也不再是人因為企業可以對人們產生的貢獻作為考量,而是被電腦、演算法等代替。逐漸失去了人性的樣貌。

👉   This Brilliantly Simple Wind Turbine Could Spark A Revolution

文章開頭先討論了目前的再生能源來源比例佔11%,距離2050年淨零需要的60%還有很大的距離。

作為離岸風能的X1 Wind 可以幫助加速能源轉型的進程。

目前風能幫助的總碳排量比其它再生能源小許多,然而不同方式的風能遇到不同問題。

  • 陸地及岸上的風能,會影響附近空氣流動,影響環境,並且受限可用土地影響。
  • 離岸固定式的渦輪,建在海平面,維修、建造費用過於高昂。
  • 離岸漂浮式的渦輪,用在更深海地區,能得到的風能更多,但建造又更為複雜。

X1 Wind 則是一種離岸漂浮式的渦輪,解決了現有的漂浮式的渦輪的問題。

目前漂浮式的渦輪的設計,上面需要複雜的零件機制,去使得風扇可以面對風來得到更好的效率,然而全靠著一根垂直的桿子在支撐。

X1 Wind 則設計為斜金字塔結構式,渦輪在頂端,並且整個渦輪設計成由風吹動自然的轉向順風。

這個設計雖然看起來會部分降低風能轉換的效率,然而不需要複雜的零組件機制去逆風,並且不需要像傳統警靠著一根桿去承受所有的壓力。

這對氣流較為自然,少了需要複雜零件的維修,組裝也較為簡單。整個成本預估比過去降低50%,相比損失的效能多許多。

目前 X1 Wind 還正在原型階段,逐建大量使用後,雖然來不及幫助2030年的目標,但長期可以取代太陽能板的方式,作為再生能源的阻力。

傳統的都是立柱結構,X1wind改用金字塔斜助結構,從2D變成3D,減少了因為晃動而抵銷的動能。看x1wind的介紹影片已經有實際測試的機台部署。

這裡的應用,並不把這樣的堅實去對抗自然,而反而是順應自然風向。

下面影片可以看到 X1 與其他的浮動式離岸風能的裝置上複雜程度的差異。

👉   再生能源與ACIS

相對於一般的太陽能將可見光轉化成電能,TPV將不同的餘熱也會發出的低頻光轉化為電能。雖然低頻光能收集看起來單次效率較低,但能集成的能量卻是被大量忽略。

與小水力發電、社區太陽能等等比對,比大量的發電形式也是來得沒效率,但可以變為自主、社區協作的能量來源。
推展上,則如同討論綠能跳票的文章提到分散式電能的重要

『可是現在全球2050淨零碳排已經改變了大家的思維,從一個大電廠分散成分散式的電廠,當然在現階段的氛圍下,基本上這種能量比較小的、比較分散的,開始有契機去投入跟發展』

也與其中提到的地熱,有持續被認為高風險、探勘風險高、成本很高。但實質需要的是不斷溝通、學習、試驗的過程。
各種分散式的運作方式,包含發電、協作等等,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有很大的潛能,但需要不斷的共學。

這可以解釋擴增集智系統ACIS的深層意涵。

每個個體獨樹一幟,心智、能力和需求各異,過度分散或統一發展都不理想。以經濟來說,擴增集智系統讓參與者在經濟、自然、社會領域多元協作、相互學習,帶來共同繁盛的結果。就像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一樣,每個物種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相互依存且共融共生,擴增集智系統讓我們擴展共同體驗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生態系統!

如同太陽能只運用了肉眼能見的幅射光,這只有其中的一小部份,而紅外線等不可見光的潛在能量(potential),反而更有集成的空間。這就像用戶群的人心智能,能夠顯現出來、讓人體會到的,也是極其有限,需要以集智團結的視野來加以觀照(look through),才能使其發揮應有的功率、力道(power)。

協作溝通

(暫無分享)

設計

(暫無分享)

技術


活動分享

8月8日

8月10日

8月12日

8月13日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


其他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