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七十四期

Posted by 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Huanry編輯 on 2023-07-19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七十四期 (2023.7.19)

Civic-Tech-74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
公民科技共學群

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推薦活動

【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再生所得:實現未來世代社會進展的關鍵(均優學習論壇場次)

🔶 活動時間:2023/7/28 1PM-3PM

「再生所得」是一個進步於永續保持現狀的概念,代表著能夠恢復、修復或重新生長的能力。它涉及到背後的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協作,以實現可持續性和共享。

在這次均優學習論壇中,我們會有

  • 分享再生所得的概念
  • 開放工作坊討論

本次「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將會在「2023 均優學習論壇」中舉行,將以線下討論為主,線上會開啟會議室,但收音品質會受現場環境變動。歡迎大家一同線下參加均優學習論壇。

👉 報名資訊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Trans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文章由蓋亞教育中的永續設計課程中摘錄。

提到個體意識的型態與整個宇宙的意識形態會相互影響,造成全球危機的根源在於意識形態的物質化。

西方工業文民主導的世界觀,競爭、追求,其實對個體、集體都未帶來好處和快樂。

下一個轉變,將會是同理心主導的文明。而事實上前面物質化意識的競爭並非天生而來,人其實天生具有同理的特性。
回歸了解自己、自己的組成與自然的關係,可以了解每個個體既是分離出來的,又與其他個體相互連結成複雜系統。

意識轉型的第一步便是去發掘個體和集體維度的相互影響。

👉   Are you squandering your intelligent failures?

文章提到有三種失敗,智能失敗、愚笨失敗、複雜系統失敗。

智能失敗可以幫助人持續進步學習,然而許多人想躲避它、希望控制所有的失敗。但其實像是醫院一直在進行失敗分析,實質上失敗依然會存在。

要有智能失敗的存在才可以向其學習,去避免會造成毀滅性的複雜系統失敗。

文章也介紹了智能失敗、愚笨失敗的差別,愚笨失敗是因為不小心、失誤等造成的,無法真的從裡面學習,該做的事是有確認表就可以避免。
透過了解不同類型的失敗,去了解其存在的必要,而不是去為了避免它而不敢做任何嘗試。

👉   It’s time for wealthy countries to open the climate finance spigot

文章提了幾個面向的資金來源去幫助氣候變遷,並考慮到了要的不是資金來源而已,而必須是重構金融體系。

誰該負責?

  • 聚集在北半球的富裕國家,其消費引發了比南半球的國家還多的碳排。相當於是北半球欠南半球的。然而在COP15就已經承諾要提供資金支持的國家們,一直未拿出來。有的國家的理由是,這並非一個國家可以解決,然而作者認為每個國家的動作都會影響其它。

怎麼補足缺口?

  • 有人提出從行業下手,例如對石化燃料、運輸業收稅。有人則認為這樣會使得這些行業降低在淨零研發的進程。
  • 碳權則在目前效益不彰。甚至一些碳權對應的基金持續在支持新的石化燃料產生。

其他方法?

  • 全球石化燃料的暴利稅
  • 取消對南方國家不合理的借貸,以及對石化燃料基礎政策的補助。這些是目前多邊開發銀行、國際貨幣組織的有毒政策。
  • 對全球最富有的人收稅。

最後一項概念被大量忽略,但作者認為這些富人同時是造成碳排的原因,因此必須降低其碳排因素,並由此資金去資持減碳進程。

文章的反面向,是過於專注在資金的募集。

不過相對其他只專注在淨零科技的文章比較,會更多考慮調配上的問題。也就是資金的來源也要同時能幫助降低碳排,而不是去增加碳排。否則更多問題產生。

👉   What is Life? — A Regenerative Community

文章提到,生命作為行星系統過程,也可視作一種再生的共同體。

所謂的再生,文章認為最重要的是其容納多樣性的概念。

以行星系統過程來說,每個地區的碎形,除了與整體有自我相似性外,更重要的是代表著每個地區的相互複雜性的影響。

健康作為小至細胞,大至整個行星的複雜系統,個部位的交互作用影響到了整體的健康。

再生是讓每個地區的人、地的聲音都能被深度的聆聽,生物文化、人可以相互療癒。

👉   民主化AI的實驗與展望

裡面提到了,人和AI都有的過度擬合與偏見,像是AI的作弊、員工討好老闆。

提到了分散式協作的需要,剛好也呼應了最近我們討論到的多元共融。

對於AI的接納,有兩種聲音暫停方(永續?)、發展方(再生?)。

而作者是認為支持發展,去找出各種漏洞。(可比對「Are you squandering your intelligent failures?」)

過程便需要審議式民主、分散式AI等工具為輔助,去讓AI與人類的價值觀對齊,形成集體智能。

👉   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

作者關於再生的想像-數位民主

在傳統的經濟型態分為

  • 財閥亂鬥:市場經濟
    • 如矽谷的加速主義,由資本主推極大化科技、人定勝天。但也造成貧富不均。
  • 電馭極權:計劃經濟
    • 政府掌握工具所產生的統一極權。AI成為人的雙生火焰,去擬合個人,降低了個人的獨特性。

數位民主則是與上不同的維度,社會團結經濟。(文章中寫合作經濟,也寫了社會團結經濟,並未仔細去分別兩種概念。)

有此,去討論了與傳統經濟的私有、封閉、科層原子化,轉到公共、開放、扁平與團結。

在這個過程,包含了棄成長、去中心、解耦,看似降低了效率或不前進。

然而其實透過這個過程,達到了豐裕、多元、複雜的繁榮過程。

也可以理解為,再生需要的via negativa過程。

協作溝通

(暫無分享)

設計

(暫無分享)

技術


活動分享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


其他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