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六十期 (2023.4.12)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永續捐贈議題
對公益領域來說,金流無疑是個頭痛的問題。
從組織來說,需要捐款人的持續性與數量級,才能支撐組織的發展;
從捐款人來說,需要長期持續的捐獻投入,才能激起「回饋社會」的水花;
因此從組織 / 捐款人來說,沒有一個良性的「公益金流循環」是個大命題。
這份共筆,嘗試探討如何去改善這個問題,歡迎社群夥伴也共同加入共筆討論。
👉 【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集體智能X永續發展】|活動筆記
「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發佈了「ACIS協作指南」,主要探討了擴增集體智能協作所趨要的元素。永續發展議題,從聯合國的SDGs的17項目標,再到不同國家訂定的永續發展計畫,以至於企業、民間如ESG治理、團結經濟、地方創生,皆不是單一個體、組織能夠處理各類的問題,發揮團結集智的力量成為面### 協作溝通
👉 Democratic sustainability
文章以永續設計為例,提到一個物品如果要可重複使用、可修復等等,一開始的材質可能變較貴。
而大量生產的產品、食物等等,較便宜,但卻不被認定為永續。
而永續也變成奢侈品,只有菁英、自命不凡的裝腔作勢者才能消費得起,並且指責無能力消費永續者的不是,最變成是一種社會的分化。
而民主化的永續,應該除了耐用和可修復等因素,應該也要將獲得、負擔得起等大眾消費文化也同時考慮、平衡。
👉 Prometheus and GPT
文章裡分享了,普羅米修斯違背了宙斯,將火與知識帶給了人類,雖然被逞罰,但使人類也能享有這些能力的好處。
而互聯網的發展,似乎又是普羅米修斯又給了人們的能力-溝通。
作者倡議的
hashtag,讓每個人的資訊可以連通,而GPT模型,則是人類知識的連結,不僅是當下事件的,而是過去及未來的。
而作者也建議著人像使用hashtag一樣,去使用ChatGPT、GPT4 等工具,而這些「人類語言及溝通 huma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的進化能力,在各種試錯、接納、演化的學習,發展出我們各種不同面向的可能性。
協作溝通
👉 Everything is Up for Discussion
裡面一開始以文件的「只可讀 read only」到「可讀寫 read-write」。
後來這個概念用在媒體上也是,從過去單向的新聞媒體便僅僅是可讀,再到了現在的社交媒體的可讀寫,每個人都可以除了被動接受訊息,也該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
後面到了法律、程式等等,都應該不該只能是聽從,而是可以去修改。畢竟,當初制定的人並非上帝,而是有個別的意圖。
👉 Why Every Leader Can Learn From Healthcare
文章提到在一些行業當中,傳統的領導力依然扮演一些角色,但醫療行業的領導者已經是傳同和近代的結合。
雖然依然有領導角色的存在,但需要使其中的成員可以自主及被賦能,提供一個健康可發言的環境。
其中提到了以病患為中心的設計『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are built around the core principle of providing the best possible care for patients. This focus on patient-centricit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the needs and preferences of customers or stakeholders.』
透過這樣,了解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這也可以作為集智過程雖然要讓成員都保有提出自己意見的空間,但需要連接的鷹架。### 協作溝通
技術
活動分享
4月18日
4月19日
4月20日
4月21日
–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