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四十一期 (2022.11.16)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推薦活動
【11/18 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選擇權利自主X永續發展
🔶 活動時間:2022/11/18 2PM-4PM
目前已有提案討論或分享主題
主題一:以人口數為基礎規則發展の永續落實。
主題二:還政於民
主題三:民主的選舉制度要如何改革
我們將會進行投票,在活動當天依照投票順序決定討論的次序,每個主題最多討論30分鐘。 趕快來提出你想要討論的主題,或參與討論吧!
👉 參加討論報名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The new capitalism of platforms and surveillance: farewell to hope?」
作者把 平台資本主義、CI、web 2.0、監控資本主義、數位封建… 等概念視為同等。
這些平台主要由大型跨國企業所有,複刻泰勒主義的管理科學。
並且往往偷換概念,實際上是為平台的打工者被叫為企業家,僱傭關係被視為夥伴關係,勞動力出售或租賃被稱為共享資源。
一切的希望不會來自平台,而或許會來自無名小卒、對現狀絕望者。
👉 Sustainability in the Digital Age
從收集到對未來觀點的問卷中,雖然也提到擔心數位監控的增加,但對其他較為樂觀。
認為這會帶來許多新的改變、更多自主經濟的產生、減少不平等。
與上篇文章皆提到了COVID-19加速了資訊的整合,然而也產生了對資訊監控的擔憂。
👉 Why Information Grows: The Evolution of Order, from Atoms to Economies
文章提到了不同產品間的差別,在於是否是「想像力的結晶」。譬如「可以吃的蘋果」以及「電子品牌-蘋果」
後者是「想像力的結晶」,也就是人的心智產生。
從這樣的觀點為起點,去提到貿易只是自然物的交換,還是心智產物的交換的差別。
以及心智產物中,資訊容易跟著產品被轉移,但背後的知識,卻在於製造者的心中、社群。並由此來解釋為何無法將供應鏈簡單轉移至低人工成本的地區,因為智能非簡單用人數可取代。
最後也從此看到了,為何許多國家物產豐富,但經濟現象為何表現不佳,在於其只有自然物,然而心智能量卻不豐足。(文章雖然沒提,但也可以思考這與一些國家的內部不均等是否也有些連結。)
裡面的討論可以與之前讀過的「The communism of capital?」
去比對,也討論到了心智的產物對經濟的重要。
合作溝通
(暫無分享)
設計
👉 Design after the end of the world
如何的創新是真正用戶需要的,而不是被資本推動的?
文章討論到消費主義時,讓人對於「用戶理性、感性」增加一層體會。
關於,如果用戶就是希望消費怎麼辦?
然而,一個人,也是集體組成,包含身、心…等等,不同部分也是在互相學習。如果僅僅是思想想要的,可能不足一代表一個人。也就是感性沒有與理智學習到,則也不代表用戶的所需。
技術
活動分享
11月21日
11月22日
11月23日
11月24日
11月27日
–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