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Think, Do & Care — A Content Focused Business Framework 學習心得

Posted by 嘉鼎智能 on 2021-03-19

See, Think, Do & Care — A Content Focused Business Framework 學習心得

See, Think, Do & Care — STDC架構出自Google 的 Digital Marketing Evangelist - Avinash Kaushik。
一般的行銷方法大多只關注買單,而造成浪費了許多行銷資源。當行銷資源投放到潛在用戶群體中,轉換率不到10%,而其他連結的90%用戶皆被無視。為了更好的連結不同狀態的用戶,STDC架構將潛在用戶依狀態分為四個群體,幫助我們更好的連結不同群體。

STDC

本文為 嘉鼎智能 內部讀書心得整理後分享,我們不定期會分享各種幫助擴增心智的學習文章,歡迎加入LINE社群參與討論。

點此加入擴增心智學習群


文章資訊

文章鏈結

作者

Allan Baptista

STDC提出者

Avinash Kaushik


目錄


章節摘要

文章章節

Yet-Another-Lame-Business-Framework?

See, Think, Do & Care — STDC架構出自Google 的 Digital Marketing Evangelist - Avinash Kaushik
在開始這篇文章前,先看看在傳統行銷廣告領域常用的架構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以AIDA架構來說(Awareness, Interest, Desire and Action)
常常遇到幾個問題

  1. 沒有考慮顧客購買後的行為
  2. 只考慮線性的消費結構
  3. 無法捕捉到與客戶各種連結所帶來的廣大可能性
  4. 難以討論多種結果(如其它非買單的為微轉化)
  5. 說是以顧客為中心,但實際上更多的是從公司的利益出發考量
  6. 容易產生不合理及狹義的測量策略

Avinash Kaushik 在另一篇文章的一張圖,簡單的表示了傳統行銷漏斗所遇到的問題,如果客戶離開了公司所設計的路徑,則與客戶的關係便斷了。

行銷漏斗

see-think-do-care-win-content-marketing-measurement

The-See—Do—Think—Care-Framework

STDC架構將用戶分為See - Think - Do - Care 四個集合
依照用戶在哪個階段去提供對應合適的內容,並制定KPI。

而特別要提到的是,裡面的KPI重在與每個階段的客戶的連結加強,而非轉化到下一個集合。

即Empowering - 幫助該階段的客戶可以得到其所需要的幫助,而非Nudging - 推動客戶照公司強制設計的方式轉化。

See - Think - Do - Care 架構四個集合中,依順序,後面的集合為前面的子集合。

但這不意味著你應該用與母集合的溝通方式,同樣的用在子集合的群體上。應該為子集合設計與子集合溝通的方式。

反過來說,為子集合設計的溝通方式,偶而可以影響到母集合的群體。

Nudging-vs-Empowering

輕推和賦能的比較

輕推更多的是指透過操縱的手法來讓用戶選擇我們為其設計的路徑。而賦能雖然部分會用到輕推的概念,但更多的是幫助用戶獲得知識和意志能進入下一個階段。

如前所述,當為子集合設計的溝通方式與母集合溝通時,透過這種方式便可賦能使母集合的群體進入到子集合。

See-Stage

See Stage 包含了未來有可能成為顧客的群體,但不代表是世界上所有人,而是largest addressable qualified audience (LAQA),最大的合格潛在用戶群。某種程度可以理解成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天花板。

這天花板卻不一定是死的,以我們的擴增集智系統來說,可以是“需要增加收入(所得)能力的人”,也可以把“想幫助親友提升收入(所得)能力的人”也納入這個群體。

而這部分不在Think Stage的群體可能不知道有對應的服務或產品的存在,而沒有商業購買行為的想法存在。

Think-Stage

這部分的群體知道有產品或服務的存在,開始有些商業行為的意圖了,即“最大的合格潛在用戶有部分商業意圖的群體”。

我們來說,可能是“需要增加有效收入(所得)能力,並在思考各種方案的人”

Do-Stage

意即馬上想要對應的產品或服務的人群。但這不意味著一定是知道或要買我們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亦可能是競品提供的產品及服務。

即“最大的合格潛在用戶有強烈商業意圖的群體”。

我們來說,可以是“需要增加有效收入(所得)能力的人,已經思考各種方案並準備要找到合作對象的人”

Care-Stage

這部分的群體為已經使用我們產品或服務的人群。文章定義為已經使用2次以上的顧客。(我們的服務與一般的一次性消費性產品不同,可以不用這種方式來定義。文章這樣定義的目的是因為消費者可能會後悔自己買的產品,只有再次購買的群體才該視為真正的顧客。)

而對我們來說,可以是“已經開通ACIS並開始集智擴增的人”

Unpredictable-Stage-Changes

雖然上方定義了四個階段的集合,但並不意味著在子集合的人就不會跳出子集合,而實際上,卻有可能因為各種情況跳出子集合。

以鞋子為例,原來一位受眾在Do Stage想要買鞋子了,有可能腳突然受傷了,又暫時回到了Think Stage.

過去大家只關心在Do Stage的群體如何轉換成付費顧客,然而以電商來說,轉化率約在2%。這意味著傳統行銷方式花了100%的錢去連結所有可能潛在用戶,但只看購買的轉化率,浪費了與98%群體連結後能產生的更多可能性。

當要實踐STDC時,我們可以研究下面幾個問題

  • 最適合每個階段的內容為何?
  • 最適合每個階段的渠道為何?
  • 我們有的渠道在每個階段都能發揮最大功效嗎?
  • 我們如何賦能幫助客戶進入下個階段?
  • 每個階段的KPI如何最好的定義為成功與否。

當我們可以優化上面幾個問題,便形成Content-Marketing-Measurement model, 幫助我們更好的連結STDC四個不同階段的群體,以及賦能幫助群體進入下個階段。

Bringing-It-All-Together

實踐的幾個步驟,可以針對STDC不同階段 > 定義不同群體階段的受眾 > 適合不同階段的內容 >適合不同階段的連結渠道 > 針對不同階段的KPI

定義不同群體階段的受眾

在定義受眾時,嘗試讓受眾的圖像清晰。當定義的太廣時,越難清晰的描述受眾

適合不同階段的內容

每個階段的受眾需要的內容是不同的,不同的內容才能更好的連結不同的受眾。

而這一部分要特別提出的是,每個階段的內容可以適當的放一些與下一階段有關的內容,賦能受眾進到下一階段。

這一點與Nudging的方式很不同, 並不是以內容推動讓用戶進入下一階段, 而是Empowering,讓用戶更好的知道下一階段的內容,而容易進入下個階段。

適合不同階段的連結渠道

每個階段的受眾適合的渠道有所不同,例如在Clubhouse 大家想要學習新知識(適合See 的階段),我們如果在這個渠道要吸引成為專戶(Do的階段) ,則無法產生很高效果。但如果能幫助在Clubhouse的受眾開始“想用新方式提升有效收入(所得)能力”,而關注到我們的話。便能更好的連結See階段的用戶,以及賦能幫助他們進入下個階段。

針對不同階段的KPI

上面針對合適每個階段的內容和渠道都需要經過一些實驗,而定義不同的KPI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成效。

由於針對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KPI,便不會像只針對ROI的KPI造成浪費許多不同階段與我們連結所帶來的可能性。

這一部分的KPI,重在如何跟每個階段的受眾連結,以及賦能他們進入下個階段。

A-practical-example

作者以旅遊服務公司為例做了下張表。

STDC-CMM

Conclusion

整個來說,STDC框架幫助了內容行銷者如何站在用戶的意圖角度,去更有效的連結不同狀態的用戶,並賦能幫助他們進入下個狀態。


心得總結

STDC給了我們一個架構,在內容行銷上將人群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

然而對於較小型的公司,不一定有需要分這麽細,更重要的是要從社群的角度提供內容幫助社群,以Empowering 而非 Nudging 的方式去幫助社群進入到不同的狀態。

除了STDC本身外,大家也可以關注文章連結社群的技巧,Content-Marketing-Measurement,有足夠的內容再到使社群能見到內容,最後再到評估對社群的連結方式和內容是否需要去調整。

另外一點,大家可以將這篇文章與 MVA的文章相互對比,特別在我們的模式還在創新時期,如何找到最小可行的受眾也顯得重要。


其他連結

讀書心得

產品共學群

所得科技討論群

擴增心智學習群


關於我們

嘉鼎智能(股)公司為美商嘉鼎智能團隊(Magnific Intelligence Collective, LLC ),於台灣設立之服務據點,成立於1999年,以「嘉惠人群、穩如鐘鼎」的信念,追求所得科技的進化。

為幫助更多人與團隊合作,共享人心智能,嘉鼎智能推出「ACIS擴增集智系統」,協助大家學習如何透過有系統的運作:

收集成果->調配擴增->驗收更新

三階段,獲取實質所得,持續擴增未來所需的動力能量。

👉 了解更多


Comments: